酿酒文化知识(一)
酿酒的起源
在古代,人们往往把酿酒的起源归结于某个人。其实我更倾向于这样的观点,即酿酒技术的积累是广大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最后可能是由某些人完成了关键的一步。酿酒体现了人类认识自然和利用自然的全过程。它通过简单的自然资源,如谷物、葡萄等,经过发酵等工艺处理,最后将原本易于腐败的材料转化成具有丰富口感和保存价值的酒品。从发酵的控制、原料的选择,到环境条件的调节,这些都离不开劳动人民长期的探索,看似一次次偶然却蕴含深刻的技艺试验。因此,我个人不是很认同,酒是某几个人发明(发现)的。
但是,我在下面也搜集了一些关于酿酒起源的故事,以供大家参考
仪狄造酒
仪狄,夏禹时期。在多部古籍中多有记载,如《吕氏春秋》有,“仪狄造酒。” 战国时代的《世本·作》记载到“仪狄作酒醪变五味”。后世《战国策》进一步说明:“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没,进之禹”
杜康酿酒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杜康作秫酒”。日本人也将酿酒工统称为“杜氏”。在曹操的《短歌行》也有诗云:“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皇帝时期
成书于汉代的《黄帝内经·素问》记载了皇帝和岐伯讨论酿酒的情景。在本书中还提到了醴酪(一种动物乳汁酿造的酒)。
关于酿酒起源的考古资料佐证
我们中国的酿酒容器主要是坛。而根据对考古的发现证明,在以下几个时期,当时的人具有酿酒的可能性。
裴李岗文化时期(公元前6000-5000年)
在河南新郑市新村镇的裴李岗村一代,陆续出土了石斧、石铲、陶器等文物。考古学家认为,裴李岗居民已经进入锄耕农业阶段,处于原始农业、手工业为主,以家庭饲养和渔猎为辅的母系社会。其中的陶器文物,也表明裴李岗文化时期的人,已经具备酿酒的物质条件。
河姆渡文化时期(公元前5000-4000年)
河姆渡文化是中国长江流域下游地区发现最古老而多姿的新时期文化。在胡目的文化遗址中普遍发现稻谷遗存,且该时期的生活用具以陶器为主,并有少量木器。在这个文化时期陶器和农作物的存留,表明该文化时期也具备酿酒的物质条件。
磁山文化时期(公元前5400-5100年)
该文化是华北地区的早期新时期文化。经过考古发现,本文化时期具有发达的农业经济,有相当一部分人从事专项手工劳作。在后续的发掘过程中,发现有“粮食堆积为100m^3,折合50000㎏”,同时还发现了类似后世酒器的陶器。因此有人认为,在磁山文化发现谷物酿酒非常有可能。
仰韶文化(公元前5000-3000年)
该文化遗址在河南省三门峡渑池县仰韶村被发现而得名。在1954年到1957年的5次发掘中,发现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多达万件。在其文字甲骨文和铭刻在铜器的金文上都有“酉”字。
三星堆抑制(公元前4800-2870年)
有大量的青铜酒器和陶器
大汶口文化墓葬
该文化时期隶属
All articles in this blog are licensed under CC BY-NC-SA 4.0 unless stating additionally.